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热点精讲 > 【第214期】坚持人民至上

【第214期】坚持人民至上

2022-10-27

一、热点链接

10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人民至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描绘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画卷。


二、深度解读

★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内涵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现实要求,它内在蕴涵着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当作目的、主体和尺度的价值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一切尊重人民的价值追求。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刻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密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一直高扬的政治追求。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所形塑和践行的最根本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样要依靠人民。自古以来,得江山易,守江山难。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道出了破解这个历史难题的答案:“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容,为我们做好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自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提出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危难之中,为了解救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冒着极大生命危险,建立了党的组织以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工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推向新境界,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其目的都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是团结和引领群众的行动指南。党的一切工作的好坏、成效,要看这些工作是否能够团结群众一道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进人民福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团结和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习近平同志也一再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问效于民,工作成效由人民评价。习近平同志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第三,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人民翻身解放、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利用一切机会为人民争取权利。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解放,成为新中国的主人。此后,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新制度对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奠定了重要基础。人民至上是一系列社会主义新制度确立的价值原则,而这些制度又成为落实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保障。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实践探索,到改革开放后的转型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成为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的价值支撑。

第四,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各项事业的制胜法宝。坚持人民至上,使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益得到保障,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表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面向未来,只要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创造新的辉煌。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人民群众在民生福祉、权益保障、精神文化方面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人民至上的五个维度

从理论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来讲,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党的事业是为群众谋利益的事业,党的奋斗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取现实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目标任务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说到底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从现实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点。它与坚持人民至上是内在有机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从世界观维度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概括,是从唯物史观角度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的高度肯定,它从根本上强调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在第一位;坚持人民至上是从价值观维度对人民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它强调的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导向和原则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目标的实践要求和行为准则。在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既要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执政的目标主体,又要把人民的呼声作为执政效果的评判主体;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又要把人民对党执政的评价,作为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的创新动力。始终铭记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持续带领人民不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执政稳定的根本逻辑。

从党性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成立之初,就把坚持人民至上鲜明地写在了旗帜上;决定了它的每一步成长,都始自于为人民谋幸福这一永恒不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坚持人民至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更好地贯彻党的根本宗旨。

从历史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崇高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发展史、奋斗史,就是一部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党的二大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及贫苦农人群众的利益”。党的三大明确提出党要“拥护劳动阶级利益”“保护农民之利益”,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奋斗”等口号。党的四大提出共产党必须“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党的五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工农的领袖”,“共产党一定要使一切革命政策、政纲与策略之决定中,都考虑到工农的利益”。党的六大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必须“为群众谋利”。党的七大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与工人群众、农民群众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的七大之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也都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反复证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崇高追求。

实践维度看,坚持人民至上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最突出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原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决定了党在制定新战略、新部署时,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坚持人民至上并不是一句空洞口号,而要使之成为我们的执政理念,化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坚定走好群众路线,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工作,既要积极落实当下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实事,又要主动谋划未来人民群众有长远利益、需要渐进铺垫的好事;既要带领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积极奋斗,更要谨慎用好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

★如何理解“坚持人民至上”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程,是一部在实践中坚守人民立场,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因坚守人民立场而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在坚守人民立场中稳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坚定不移贯彻人民立场中逐步实现。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立足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自诞生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不懈奋斗。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确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是坚守人民立场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具有主体地位,二者是有机统一的。面对新时代更加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更加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必须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找到正确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的支持与拥护,永葆生机与活力。

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推动和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是价值的主体,既创造价值也评价价值;是权力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百年建设历程表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唯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合力和磅礴动力。

坚持人民至上是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导向。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坚持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价值追求,把人民至上的情怀厚植于心、付诸于行,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更要坚定人民至上的思想意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群众路线是坚守人民立场的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形成并不断发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一以贯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点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的,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起来,尊重群众、相信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发现并总结治国理政的智慧,同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政策普及力度,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大发展大进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坚守人民立场的最终目标。诞生于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不懈努力的最终目标。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具体情况,行远自迩,踵事增华,完成好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具体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致力于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人民至上》相关内容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人民至上》。

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文章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文章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积极主动作为,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文章强调,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文章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

1.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18年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加强全方位就业服务,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加快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民生保障精准化精细化。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2.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在抓好脱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的同时,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公共治安等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推出的每件民生实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4.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积极组织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采取措施保证运送生活必需品的车辆顺利通行。要做好煤电油气重点供应,保障居民用能需求。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是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出现大规模裁员。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

5.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在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强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如何坚持人民至上

面向未来,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听来自人民的声音、多悟发自群众的智慧、多思起自百姓的忧乐,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察民情、听民声。坚持到实践中去,与群众“面对面”,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明白谋什么事、为谁谋事,在静听细悟中记好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多在聚集群众心声上下“绣花”功夫,要发扬“三顾茅庐”的精神,在基层一线饱尝风雨冷暖,注重倾听、悉心揣摩群众的话外音、弦外意,在“牢骚话”中读懂实际诉求,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要把基层“大家庭”的“家底”摸透,对症施策、精准帮扶,真正将基层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二要聚民智、纳民言。要拿出精气神、闯出新作为,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和首创智慧,在和群众的“亲密”接触中,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纳民言,不断用群众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用群众的实践开阔工作思路,学会运用群众眼光看问题、站在群众角度想办法、以群众感受谈体会,用群众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将群众的意见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决策,善于把群众的智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力量。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的温暖。

三要惠民生、解民困。要夯实实干基石,多到急难险重处磨肩膀,多在错综复杂环境中强心志,时刻关注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把惠民实事真正办好办实,不断聚力,久久为功,做到打基础与利长远相结合,通过办实事给群众带来真真正正的民生实惠。党员干部不仅要扑下身,更重要的是扑下心,用心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面对的困难,与群众心连心、同甘共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建立起党群情谊。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方面都要事事出于公心,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并“清单化”抓好落实,用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481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21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098人

【基础套餐】江西笔试宝典+江西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784件
浏览 3588人

江西省/市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套餐

358.00

销售 24件
浏览 79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481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21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098人

【基础套餐】江西笔试宝典+江西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784件
浏览 3588人

江西省/市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套餐

358.00

销售 24件
浏览 79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481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21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098人

【基础套餐】江西笔试宝典+江西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784件
浏览 3588人

江西省/市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套餐

358.00

销售 24件
浏览 79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481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21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098人

【基础套餐】江西笔试宝典+江西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784件
浏览 3588人

江西省/市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套餐

358.00

销售 24件
浏览 799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481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21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098人

【基础套餐】江西笔试宝典+江西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784件
浏览 3588人

江西省/市遴选笔试备考提升套餐

358.00

销售 24件
浏览 79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