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从2012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贫困难题,进入了决战决胜倒计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重庆调研时强调的:“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我提倡钉钉子精神,这得从我做起啊!这件事我要以钉钉子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从梁家河到正定,从宁德到省里、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花的精力最多”。而今,脱贫攻坚倒计时的嘀嗒声响起,对于我们这些基层干部、扶贫事业的“一线战士”,必须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将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
国家明确提出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目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也到了最需要扛牢责任、压实责任的时候,特别是基层干部能否扛牢责任,直接关系脱贫攻坚的质量。
“两不愁三保障”是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扶贫干部实施帮扶措施的工作标准。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在扶贫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政策落实上,有的地方危房改造不到位甚至有造假现象;产业发展上,有的地方没有产业支撑,稳定脱贫缺乏保障;农户参与上,一些地方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当务之急是厘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提高脱贫质量。
问题:请结合材料,以“发扬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40分。要求:语言流畅,主题明确、对策可行、不必拘泥于材料。
思路解析
此题是材料作文题,要求撰写一篇策论文。考生要注意策论文与议论文的区别,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观点的表述、对策的撰写、结构的把控。策论文:重在“策”,是解决型文章,主要是为了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
答题步骤:审题-读题-梳理关键句-拟定提纲-作答。
策论文、议论文等写作模式都需要先考虑解题角度,再进一步撰写观点或对策。此题的解题思路,首先要重要理解“钉钉子”精神的含义,包括了三层意思:瞄准目标钉得准、切实用力钉得稳、持续发力钉得牢;其次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进行阐述;最后要理清逻辑观点,撰写对策。
参考答案一
用好“钉钉子”的劲头 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扶贫要下好绣花功”,再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八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离不开扶贫战士们的钉钉子精神。如今,我国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未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仍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用好“三鼓劲儿”,乘胜追击、决胜全局。
用好钉钉子的“准劲儿”,靶向发力。“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坡路更陡的时候,因此需要像钉钉子一样,找准漏洞,一个一个钉、一钉一个准。要分类施策,把握好“度”。一方面,靶向返贫倾向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厘清帮扶中的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医疗倾斜、动力不足等问题,梳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狠抓落实,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力求将返贫倾向性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靶向深度贫困问题,提升扶贫效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做好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等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以更大的决心、更全的措施、更强的力度,解决难中之难。
用好钉钉子的“实劲儿”,切实发力。“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指标式脱贫、填表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长期被人诟病,根源在于形式主义屡禁不止。打好扶贫工作需要像钉钉子一样,钉在实处,一步一步钉,一钉一个实。要以基层减负年为契机,逐渐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一是思想上要务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明确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不断锤炼干部勤政务实的政治品行。二是作风上要严实。加强作风建设,整顿扶贫领域文山会海等不良风气,确保不必要的文不发,避免照搬照抄转发,不必要的会不开,能整合的会整合开。三是考核上要真实。科学设计扶贫考核内容及方式,减少检查考核数量,更加注重帮扶实效及群众满意度调查,减少查报表、查手册、查APP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等问题。
用好钉钉子的“韧劲儿”,持续发力。“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脱贫攻坚不能有打好一战就见好就收,歇歇脚、松口气的想法,需要像钉钉子一样,锤锤用力,一锤一锤钉,一钉一个牢。关键是涵养扶贫干部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做好压责文章。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压实包村单位、包户干部、选派干部、扶贫专干等责任,做到肩上有责任,脚下有力量。二是做好监管文章。利用“四不两直”方式,调查干部对已脱贫户的帮扶是否脱钩,对未脱贫户的措施是否有效,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追究到底,力求问责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三是做好激励文章。进一步完善扶贫干部待遇,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健全容错纠错和评价提拔制度,力求让扶贫战士安身、安业、安心,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脱贫攻坚犹如一块锦,关系着锦绣中国强不强,关系着锦绣山河美不美,关系着人民群众富不富。行百里者半九十,唯有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停顿、不止步、再出发,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好中国特色的“富春山居图”。(1316字)
参考答案二
以钉钉子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话虽简单,道理却通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关键一环。从2012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9899万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攻坚克难顽强作战,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要瞄准目标,确保“钉得准”。目标指引前进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更好的用力,精准发力,确保钉子钉得准。一是目标制定要符合实际。目标过高难以企及,就如水中捞月终将变成空中楼阁,而目标过低,则奋斗的动力不足,只是原地踏步,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二是目标制定要因地制宜。各省经济发展千差万别,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各不相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脱贫标准。三是目标要时刻谨记。制定了目标,要把严守目标,认准目标,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才会避免绕更过的弯路,遇到更多的障碍。
要一鼓作气,确保“钉得稳”。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扶贫工作要一鼓作气,一是要时刻保持顽强的作战状态。脱贫攻坚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场战役已经进入决胜阶段,水到中流浪更急,这个阶段也是易于进入疲劳期,因此越是艰险越要保持作战的状态。二是要把控好自身的节奏。钉钉子要一下一下钉,过快容易疲劳,过慢容易厌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计划,并按计划步骤逐步实施,避免忽快忽慢,力度不均,乱了节奏。三是及时给予正向激励。脱贫攻坚是一项大工程,要想基层干部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还需在中途给予及时的正向激励,及时进行懈怠提醒,才能确保干部的精气神,不松懈、不气馁,有干劲。
要压实责任,确保“钉得牢”。目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也到了最需要抗牢责任、压实责任的时候。特别是基层干部能够抗牢责任,直接关系脱贫攻坚的质量。一是合理分配责任。责任不明易于导致推诿扯皮,责任难以压实。要合理安排责任,将责任明确到人。二是做好督导考核。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好督导检查,督促责任完成。并对脱贫效果进行评估考核,确保脱贫能够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做好后勤保障。为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做好扶贫政策、资金、人才、物资等多方面的保障。
风正潮平,自当乘风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发扬钉钉子精神,钉得准、钉得牢、钉得稳,才能如期打赢发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44字)
参考答案三
以钉钉子精神 走好扶贫最后一公里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目前,脱贫攻坚进入了决战决胜倒计时阶段。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八千万贫困人口已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当前,脱贫攻坚事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政策落实不力、产业支撑薄弱、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成效。那么,该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人民最期盼的向往呢?我认为,要始终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从三个方面着眼,一凿一个印记,结结实实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把好扶贫“方向盘”。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梁家河到正定,从宁德到省里、到中央,扶贫这件事,习总书记始终“花的精力最多”。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一方面,要紧盯“中央”,凿准方位。如今,脱贫攻坚倒计时开始,对于扶贫事业的“一线战士”,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按照总书记要求,坚持将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准确。另一方面,要兼顾“地方”,补足缺口。要立足实际,厘清不同乡镇在扶贫事业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数字准,才能补足扶贫“缺口”,有的放矢,找准整改方向,提高脱贫质量。
打好扶贫“组合拳”。独行快,众行远。在扶贫这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战役中,双管齐下、多措并举才是制胜法宝。一方面,要“吃透”政策,借助外在推力。要摸清吃透扶贫政策,充分利用产业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以及健康扶贫,做到扶贫对象要精准,扶贫制度要精确,扶贫方式要精细。另一方面,要发展产业,激活内生动力。扶贫不仅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要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比如生态村、旅游村、农家乐等,坚决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通过产业发展支撑贫困户“真脱贫”。
汇聚扶贫“智囊团”。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事业是干出来的,人才是干事创业的主体。一方面,要选优配强扶贫干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一些地方存在“挂名式”“走读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参与式扶贫,只会贫上加贫。因此,选配扶贫干部,初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底子要硬外,更需要因事择人,培养出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贫困人才。能不能脱贫,关键靠自己。脱贫奔小康,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贫困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要提高每位贫困户的参与激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美好远景不会自动实现,苦干实干才是人间正道。脱贫攻坚战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农民翻身仗,不仅需要中央统筹、政府谋划,更需要扶贫干部出智,贫困户自身出力。要以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凿一个印记,一步一个脚印,抗住责任、压实责任,使出全身力气坚决走好扶贫最后一公里,打赢脱贫攻坚战役!(12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