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百科 > 想要两年时间解决副县实职?用好这一政策非常有效
想要两年时间解决副县实职?用好这一政策非常有效
2025-05-06 | 来源:北辰遴选

前不久有则干部任用信息引发社会关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95后”副县长白X分工明确,负责教育、文体和旅游等9方面工作。

官方简历显示

这名汉族女领导1996年2月生,2020年12月入D,2022年8月参加工作,2024年9月2日,白晴文被任命为明溪县副县长。

这则干部任用信息引之所以人注目,一方面是因为28岁的年龄,另一方面因其参加工作年限较短的现实情况。如果细细研究其晋升履历,会发现“火箭提升”背后,有着特殊政策的助力,这一政策就是“引进生”。

1.引进生,火箭提拔不止一人

公布信息显示

白X是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2届博士毕业生,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福建省2022届党政类引进生,曾任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化产业部副总经理等职。

其实,利用引进生身份实现快速晋升的干部不止一人,甚至速度更快、级别更高。

比如同样在今年,1995年4月出生的范X,博士研究生学历,2022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D,毕业后成为2022年福建省D政类引进生。现任漳平市人民政府D组成员、副市长。

再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委副书记、县长莫X,2018年的引进生,仅仅三年内晋升为正处级领导职务,特别是成为“90后”县长第一人。这些都是现实中引进生快速晋升的典型案例。

相信许多人看到“引进生”会疑惑,什么是引进生?跟人才引进是一个意思吗?虽然两者字面意思类似,但是有着明显的异同。

相同之处很好理解,就是政策实施的目的意义相同,都是为了缓解当地对于紧缺人才的渴求,提升干部队伍人才质量。

但是,不同之处更多更复杂,集中体现在选拔的范围、要求、程序等方面。

首先在选拔范围上,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常态化实行引进生选拔政策的省份基本固定在福建和湖北两个省份,全国其他省份鲜有实施。

其次在选拔范围上,引进生的选拔要求更多、目标院校更少,以范副市长所在的2022届选拔政策为例,福建省引进生政策仅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定向选拔,要求为全日制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以及毕业并在校工作的教职工(含博士后)。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独立学院、高考招生时与校本部招生代码不一致异地分校(区)的毕业生不列入选拔范围。本科毕业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时符合相关条件,以及对年龄、专业做了严格的限制。

最后在选拔程序上,D政类引进生选拔程序主要包括:报名、资格审核、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签订三方协议等。而人才引进,除了江苏开始改革规范,许多地方的招录过程中仍是直接面试,省去了许多环节。从以上选拔要求来看,引进生的门槛之高,比“广撒网”的人才引进高出了好几个量级。

2.引进生,引进来就是领导

福建省从2012年以来就探索从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选拔相关人才,在引进之后往往会安排在重要岗位历练,并加以重点关注和着力培养。

还是以2022届福建博士引进生政策为例,正如白X担任国企领导职务一样,博士选拔引进后,先聘任为省管国有企业中层副职,工作2年并考核合格后选派到山区、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原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发区工作(选派到厦门的,安排到同安区或翔安区乡镇工作)。

不管是国企、山区,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厦门末尾的同安区、翔安区,都是相对艰苦的地方。在艰苦的岗位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本领,发挥工作才能,助力当地发展,更能体现其工作价值。

其实,究其根本,让引进生在基层挂职锻炼,更像是迎合当下干部使用的基层导向和年轻化要求,特别是补回必要的工龄和基层工作经验,从而让优秀的人才更快地晋升到较高的职位。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职务。

即便引进即领导,也是政策要求下的合规道路。否则,没有政策支持,没有福利待遇,这些落后地区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就难以吸引高质量人才。

而纵观福建引进生的发展路径,可谓是“前途光明”,就不完全统计,2012年引进生中至少2人已升任副厅级领导职务,2014年、2015年、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引进生中分别至少1人升任正处级领导职务。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人充实在县乡党政班子,其中不乏担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职务的优秀人才。由于引进生身份的存在,其进步空间更大、路径更宽、后劲更足。可以说,引进生,引进来就是领导。

3.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对于引进生制度,许多人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名校优秀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校友人脉资源广,对于当地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也有人认为,学历不代表能力,一毕业就担任领导职务,掌握发展资源,如果掌握不好火候可能会事倍功半。

还有人希望这样的政策能够进一步普及推广,最好能够契合自身的条件。

其实不管是鼓励,还是羡慕,亦或是嫉妒,这都是组织经过仔细研究敲定的政策和程序,并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和校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也不会持续这么多年进行常态化选拔。能够成为引进生的,本身就具有过硬的实力和水平,引进生政策为他们开辟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更宽路径,能够施展才能,可谓是时势造英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英雄适时而动的优秀成果体现,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的肯定是做出了出色的工作成绩,才能够有机会走到台前,承担组织赋予的更大的责任和压力,才能够获得人民群众高度认可和信任,而不是躺在过往的学历“金名片”上吃老本。

对于走上更高领导岗位的引进生们,我们希望的是他们能够在更高更关键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助力发展,用实绩回应社会对他们的关切和期盼。

4.成为“有识之士”真的有用

《D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提出“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领导岗位唯能力,而不是按年龄,有合适的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既符合组织要求,也符合现实需要。

之所以出台引进生政策,本身也是一种破格使用人才的方式,突破了常规的职位设定和晋升规则,让有学识、有才能、有资源的优秀人才有更早的机会培养成长,有更大的平台发挥价值。

然而,这种政策导向还让我们看到,作为年轻干部,要将不断提升学历、成为“有识之士”摆在成长发展的重要位置。简单来说,就是学识、见识、胆识。

一方面,提升学历、保持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学识和见识,拓宽我们的思维眼界,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决策能力。学习管理技巧和实践经验,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让我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帮助我们做出更为出色的工作业绩。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的职业发展,不管是遴选考试,还是干部选拔,有个亮眼的高学历真的管用。

比如某地2021年县乡换届考选科级干部的时候,明确提出研究生学历不受工作年限限制,当下,在干部队伍建设中也提出了一定的学历要求。

让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素养能够匹配更多的岗位,势必可以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

再一方面,能够提升我们的胆识,保持学习,坚持提升能力素质,也是适应社会变化,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式。社会在不断变化,公务员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体制内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

几年一次的机构改革,满天飞的传言,让许多人充满了恐慌和不确定性。而提升学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可以帮助自己更有勇气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做出引人瞩目的创新成果,为自己建立“金字招牌”,也可以让自己保持一种选择更广阔天地的底气,不会整日患得患失。

因此,我们还是要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即便不能更好的提升学历,也要保持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习惯,提升知识储备和眼界格局,一旦机会出现,可以让自己迅速反应并抓住。

结尾

有了引进生这个路子,不管是自身符合报考条件,还是身边有亲朋好友符合条件,都可以作为一条进入体制内的良好路径,不一定非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虽然引进生政策目前有着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是,其背后释放的选人用人信号非常明确,能够让我们感悟颇深,获益匪浅。

当然,作为体制内的一员,当然希望组织能够出台更为丰富的政策,让选人用人导向更加精准,方式更加灵活,能够惠及自身的同时,让更多有识之士尽早崭露头角。

其实,不管是“引进生”,还是“选调生”,亦或是“遴选”、省考等,都是国家为了提高干部队伍人才质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不管我们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体制内,不管我们是科员还是局长,只有真正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宗旨意识,切实真抓实干,才能够吸取成长养分,做出更好的成绩,回报国家对我们的培养,回报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盼。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获取验证码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